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动态

最高人民法院聘任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家智库首批专家

发布时间:2021-05-28 09:23:32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
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家智库

首批专家名单


  邓秀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柑橘育种专家
  王汉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油菜遗传育种专家
  万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水稻遗传育种专家
  戴景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玉米育种专家
  方智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蔬菜遗传育种专家
  钱   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水稻育种专家
  张延秋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原司长
  罗   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奶山羊育种专家
  吉万全  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小麦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小麦育种专家
  李菊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知识产权中心副研究员
  邓秀新
  邓秀新,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湖南宜章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果树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农业部果树顾问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率先建立了柑橘细胞工程育种体系,并开创了细胞工程用于生产实践的新途径;对我国柑橘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子评价,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柑橘离体材料库;发掘基因资源,构建起柑橘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首个果树类型——甜橙双单倍体的全基因组测序;组织行业专家建立国家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牵头编制了国家以及部分主产区县的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国柑橘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农业部科技攻关、农业部948、农业部行业专项、国家移民局以及国家973计划等重大项目20余项,带领的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团队先后荣获湖北省、教育部、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和中华神农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已取得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20余项,主持完成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和“柑橘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研究生3人荣获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7人获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鉴于其对国际园艺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和重要学术影响,他荣获 “美国园艺学会国际杰出园艺学家奖”(2011)、国际柑橘学会会士(2012)、中华农业英才奖(2012)、何梁何利基金技术与进步奖(2013)等荣誉称号。
  曾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汉中
  王汉中,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湖南省涟源市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7项,育成油菜新品种30余个,累计推广1.5亿亩以上,推动了我国优质油菜生产多抗、高油和高产的跨越。
  万建民
  万建民,男,汉族,1960年6月生,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58个,培育新品种18个,获新品种权32项、发明专利38项。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阐明独角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入选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99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科技部创新团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戴景瑞
  戴景瑞,男,1934年9月1日生于辽宁海城,玉米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
  1955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先后从本科和研究生班毕业;1963年从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科研助理、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任;1989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98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景瑞多年来一直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坚持玉米种质创新,育成多个玉米自交系,亲自育成玉米杂交种十余个;在世界上首次用细胞工程技术阐明C型不育性与专化感病性的关系,解决了C型不育系对C小种敏感的难题;率先将外源基因转入玉米,开启了中国转基因玉米研究的新时代;提出玉米杂种优势与基因沉默有关,并克隆了相关cDNA片段;构建了中国第一张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
  方智远
  方智远,男,汉族,1939年9月3日生于湖南衡阳县 ,中共党员 ,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方智远于1960年-1964年,在武汉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64年-1988年,先后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995年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2000年,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0年起,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方智远长期从事甘蓝遗传育种研究。
  钱前
  钱前,男,汉族,1962年3月生,安徽安庆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生物学系遗传学专业。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稻种资源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学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等荣誉。
  钱前长期从事作物种质遗传资源学研究,从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通过遗传资源创新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在水稻遗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生产上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二等奖(排名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5篇,SCI总引10016次,他引9565次,其中在Nature、Science、Nat Genet、Nat Commu、Nat Plant、Mol Plant、PNAS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论文86篇;获发明专利35项;主持育成广两优7203、广两优7217、嘉禾优7245等7个高产、优质兼顾型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张延秋
  张延秋,男,1982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曾任原农业部农业司种子处处长、市场信息司副司长、农药检定所长。
  曾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起草组成员,参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起草工作;2011年至2020年任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参加《种子法》修改工作,多次参与调研,对修改内容提出具体意见,增加植物新品种保护内容,建立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完善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
  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后,积极推动品种保护制度、登记制度、审定制度相互衔接,全方位加强品种管理。组织起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进行调研和利弊分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方案和意见,力争提高保护可行性和有效性。推动种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先后发表《中国种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等文章20多篇,组织编写《古今论种》《全国种业工作领导讲话选编》等多部种业专业书籍。现任中国种子协会会长,通过品种权保护分会推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罗军
  罗军,男,汉族,1965年9月生,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奶山羊育种方法、山羊奶脂肪酸合成代谢机理和山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等。现任国际山羊学会中国代表、全国动物育种学会理事、养羊学会理事。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部省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3项,包括科技部863课题、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等。
  主编出版《规模化安全养奶山羊综合新技术》《奶山羊饲养实用技术》《肉羊实用生产技术》等著作3部,副主编出版3部,参编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畜牧学通论》、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畜牧概论》;科研获奖3项,其中“奶山羊种群扩繁与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获2009年陕西省科技推广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秦巴山区人工种草和牛羊饲养技术研究”获2004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科威418牛羊高效复合蛋白添加剂研制与推广”获1994年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mall Ruminant Research》《Journal of Animal and Feed Science》《Molecular Bio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9篇。
  吉万全
  吉万全,男,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遗传资源分会副秘书长,第三、四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遗传学会理事长。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小麦染色体工程与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专项、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点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二十余项。
  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20个,该项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在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方面,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西农501(国审)、西农509(国审)、西农529(国审)、西农511(国审)、西农733(国审)、西农518(省审)、西农519(省审)、西农533(省审)、西农161(省审)、陕麦159(省审)和远丰175(省审)等,在黄淮麦区推广4000多万亩。“ 强筋小麦新品种远丰175和陕麦159的选育”2015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李菊丹
  李菊丹,女,1976年12月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4年入选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四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称号。
  出版专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在《法学杂志》《知识产权》《河北法学》《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专利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专项研究若干,重点研究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生物技术专利保护问题,以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相关问题。

  参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规定的修订工作,以及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农业植物品种名称命名规定》等规章的修订和制定工作。





责任编辑:知识产权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