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30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会见并在会上宣读表彰决定。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系全国198个获此荣誉的集体之一(全国法院系统仅5个),是浙江法院系统和杭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集体。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李奕代表法庭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始终秉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为知识“定价”,为创新“赋权”。
自2017年9月8日成立以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万余件,在全国知识产权法庭中位居前列,其中80%案件系疑难复杂的专利技术案件,约占浙江全省2/3以上;整体工作始终位列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第一方阵,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法庭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浙江省政法系统执法办案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
权利“守门人”
以专业审判守护智慧成果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杭州、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六地市的专利技术类案件(2022年1月1日起,调整为管辖杭州、湖州、衢州三地市),这类案件在知识产权案件中是最为“高精尖”的一部分,与科技创新联系最为紧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新的“晴雨表”。法庭一直重视发挥专利技术类案件审理对科技创新的带动效应,近年来妥善审理涉军工永磁技术、高科技滤膜、芯片、靶向药、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案件,持续加大对“卡脖子”技术及关键核心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以司法裁判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始终坚持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办理每一起案件,持续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司法成果,多起案例、多项做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奥普”不正当竞争案、“王星记”商标侵权案、苏泊尔公司商业诋毁案等数十起案件入选全国性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老字号”品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规范等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优异的审判成绩背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审判队伍。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审判团队平均年龄仅37岁,法学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高达95%,其中不乏知识产权专业科班出身的专门型人才,以及兼具理工科和法学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经常交织在一起的特点,法庭在全国率先引入专、兼职技术调查官47名,为法官提供“技术翻译”,帮助突破技术壁垒,破解技术认定难题。近两年,技术调查官共参与1500余件技术类案件的事实查明工作,无一案件因技术事实查明问题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
技术调查官主持比对
企业“护航人”
以能动司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营商环境的硬指标,而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压舱石”。2019、2020年,杭州“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全国标杆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以诉讼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在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的审判庭上,近50%案件的外埠当事人出于对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的信任,对杭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赖,主动选择在杭州诉讼。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已然成为全国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优选地。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2021年,在审理惠氏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鉴于案涉产品关乎婴幼儿健康安全,“惠氏”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且侵权人攀附商誉及字号的主观恶意明显、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等情形,判决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权利人3055万元的诉讼请求,显著提高了侵权违法成本,通过司法裁判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
法律救济的时间和效率成本是企业打官司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在规则制度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让司法救济更加及时高效。2019年,在审理《蓝月传奇》著作权侵权案中,鉴于被告侵权行为成立能够快速认定,而损害赔偿金额需较长时间审理方能确定的情况,为帮助权利人及时止损,法庭在全国首创“先行判决+临时禁令”的救济模式,就“停止侵权”的部分诉讼请求作出先行判决,并发出“责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临时禁令裁定,有效解决了一次性作出“全案判决”可能带来的权利保护滞后问题,防止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这一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政策。
群众“贴心人”
以优质服务传递司法温度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针对杭州知识产权涉网案件多的特点,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向信息化要“审判力”,开启无纸化办案、智能化辅助办案新模式,广泛运用网上法庭、类案智推、电子送达、文书自动生成、“云上物证室”等电子诉讼方式,有效缩短诉讼周期,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快速实现。2020年6月,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跨时空的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截至今年7月底,平台已调解结案14380件,涉及19个国家和地区,个案调解最短用时1天,充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多元解纷的期待。
织密“保护网”,延伸司法服务触角。2018年以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陆续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桐庐、安吉等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旺盛地设立10家巡回审判庭,联动当地调解组织,开展庭审、调解、技术比对等工作,让当事人通过“家门口的驿站”就地化解纠纷,感受到司法裁判的指引和司法的人文关怀。2020年以来,法庭还牵头建立六市跨区域审判协作机制,与六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行政司法裁诉对接机制,向党政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发送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建议、司法意见函等,强化协同配合,形成保护合力,推动构建全链条一体式保护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