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与实践锻炼青年学者和法律实习生座谈交流。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实习生赵旖鑫作为第十一批法律实习生代表在会上发言,谈心得体会,话前景未来。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赵同学有什么心得体会吧~
赵旖鑫
尊敬的周强院长、各位领导、老师、实习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天津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旖鑫,过去的一百天中,我在知识产权法庭完成实习工作。9月23日召开的法律实习生座谈会中,周院长曾对我们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的期许,于是,在实习伊始,我便给自己设定了“怀着许多学术问题来,带着许多实践问题走”的目标。今天,我想围绕着周院长的这一期许,以及这一目标和大家交流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感、所获。
作为一名专利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国内大部分法学博士生的生活轨迹相同,我过着“食堂、宿舍、工位”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较高的毕业要求始终是压在心头的重担,但我们从未放弃过探索实践问题的渴望。九年的法学学习时光、六年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旅程中,我一直在“什么是法学”这一问题中求索。从宏大叙事到细微存在,我曾得到过很多种答案:令人自豪的法治中国建设成果、文书中“拍案叫绝”的论理、学术论文中“刀光剑影”的争论、街头角落里“家长里短”的争论无不体现着法学的品格。通过本次实习,我才逐渐意识到:那些理论与实践交融的部分,才是法学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科最生动的部分。
对我而言,这种交融是通过感受知识产权法庭的“快”节奏与“慢”节奏实现的。知识产权法庭的节奏如此之快——作为国家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飞跃上诉制度的有益探索,愈来愈高的案件受理量让我们看到了“健步如飞”的法官老师,以及他们为了节省午饭时间“一扫盘中餐”的豪迈。这种快节奏中,在原晓爽法官以及第三合议庭全体老师的指导下,我在112天的实习旅程中完成了50余例案件的背景检索、材料撰写、庭审记录、文书校核工作,参与起草了2例案件的判决书初稿。
而知识产权法庭的节奏又如此之慢——在这里,诸如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等实体问题、管辖权异议等程序问题均值得,且正在被用心求索。这种慢节奏中,法庭的实习生在党支部的指导下隔周就某一个知识产权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我坚定了研究方向:未来,我将在博士学位论文中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问题,为制度适用的科学化、要件判读的客观化、倍数裁量的阶梯化、当事人举证的便利化、法院论理的结构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最高人民法院学习、生活的气氛是团结、活泼、严肃、紧张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主题讲座的学习历程、智慧法院实验室的参观体验,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实习生制度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力量。
我们受益于这一制度,也将以自己的力量传承这一制度。我相信,实习结束后,包括我在内的各位法律实习生必将不负周院长“把握历史机遇,勇担时代重任”的期许,继续讲述最高法的故事、传播最高法的声音、散发最高法的温度。我也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殷切嘱托,唱好青春之歌,发挥青年力量,探索审判实践中的真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后,感谢法律实习生制度的设立,感谢为这一制度的运行付出辛勤工作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