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知识产权审判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法官,也不是律师,而是专攻技术的“超级外脑”,这就是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他们有的是来自前沿实验室的高校教授,有的是深耕行业多年的资深工程师,还有的是潜心于育种技术的农业专家,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凭借在相关技术领域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技术真相“翻译”给法官听,为知识产权案件中技术事实的准确查明提供技术支持,为一起起疑难复杂案件的精准审理保驾护航。






(以上手绘均系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原创)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负责审理胶东半岛五市及东营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为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的问题,法庭不断探索建立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先后聘任28名兼职技术调查官、54名技术咨询专家,并提请人大任命32名技术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涵盖机械、电子、化工、海洋、生物、种业等20多个专业领域,出台《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的暂行办法》《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专家陪审员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技术专家参与诉讼活动提供规范和保障。法庭入驻青岛中央法务区后,专门设立技术调查官室,配置电子显微镜、高清内窥镜等专业设备,为技术调查官进行证据拆解、技术分析提供有力支持。技术事实查明机制运行以来,技术专家积极履职,参与证据保全、现场勘验、技术特征比对、专家论证等诉讼活动200余次,做出了卓有实效的贡献。在涉及氯虫苯甲酰胺发明专利纠纷、手机振膜实用新型专利纠纷、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实用新型专利纠纷、六羟基季戊四醇技术合同纠纷等案件中,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客观、专业、公正的技术调查意见,为法官裁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共同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专家简介:
温良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集成电路与智能仪器创新中心副主任。
工作体会:
作为技术咨询专家和微纳技术领域从业者,我深知新技术认定的复杂性。工作中,只有秉持专业公正的原则,把好技术关,聚焦微纳技术事实认定难题,用心做好相关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工作,才能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专业支持。我会努力做好技术与法律间的桥梁,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双赢。
专家简介:
刘建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微纳米力学、表面仿生力学及软物质力学研究。
工作体会:
作为技术咨询专家,我从事的专业为工程力学,涉及到机械、航空航天、新材料、土木、能源等领域,在参与案件审理工程中,通过技术特征比对,将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转化为可以认定的法律事实,感到非常欣慰。今后,我会保持对技术前沿的持续追踪,恪守证据审查的客观性原则,最终在技术维度为司法裁判提供具备科学性与公信力的专业支撑。
专家简介:
刘仕伟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友好催化、精细化工、生物质转化等领域研究。
工作体会:
知识产权技术咨询专家和技术调查官的核心职能,在于运用专业技术能力解析法律争议中的事实争点。作为技术咨询专家与专家陪审员,我依托专业认知解析厘清技术事实,为司法裁判提供科学依据。我将始终聚焦前沿科技研究以应对新型技术的保护挑战,持续提升履职能力,通过“专业+公众”双重视角,以"技术赋能司法实践,专业诠释责任担当"为理念,积极助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切实服务创新发展战略实施。
专家简介:
周鑫
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领域涉及精细化工,生物材料,医学等多学科交叉。
工作体会:
作为一名技术咨询专家,在协同法官开展知识产权现场取证工作时,我能够凭借专业能力,精准识别并固定生产流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动态证据,同时严格确保取证程序符合法律要求。我深刻认识到,专业技术分析与法定程序正义的紧密结合,是捍卫法律最坚实的盾牌。
专家简介:
谭慧敏
工学博士,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员。
工作体会:
作为一名兼职技术调查官,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必须以精湛的专业素养,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对涉案技术事实进行剖析与界定,为司法裁判提供兼具专业性与公信力的技术支撑。每当见证创新成果因我们的专业工作获得应有的保护,便深切体会到所有付出的价值所在。这份工作让我真正认识到科技与法律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制度力量。